当前位置:穿越中国—新华通讯社主办! >> 社会新闻 >> 浏览文章

业态创新 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9日 点击数:

创新发展数字文旅,积极打造夜间旅游,升级研学旅游,深挖非遗旅游,培育免税旅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化和旅游业复工复产复业及游客消费行为虽受到一些限制,但文化和旅游行业紧扣旅游消费新需求、新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升级原有业态或创新业态,优化供给,有效推进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促消费扩内需齐头并进,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多样创新 各具看点

疫情防控期间,在5G、互联网、VR等新技术支持下,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纷纷开启“云复工”,上线“云旅游”“云观展”“云直播”等,赋予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新动能。

北京举办了“逛京城、游京郊——‘5·19中国旅游日’线上云游北京活动”,并以“线上发布+景区云游”的形式推出了10条特色旅游线路,在线观看总人数高达500万人次,点赞约4.7万次。湖南开展的“网约湘游”活动,在多个新媒体平台集中推介湖南文化和旅游资源,累计阅读量达3.55亿次。斗鱼携手武汉大学打造的“云赏樱”直播,让网友隔空欣赏樱花开放的美景,开播半个小时,访问量直线上升。在美团门票频道,游客点击“免费云导览”按钮,就能免费获取各大景区的在线语音导览。

夜市、夜景、夜宴、夜间剧场……包罗市井万象、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夜游正成为各地旅游业复苏新引擎。跨省(区、市)团队旅游恢复后,夜游市场加速复苏,夜间经济不断回升。夜游河北、姑苏八点半、重庆不夜城、杭州奇妙夜等夜游品牌不断涌现;夜游博物馆、夜游景区、夜读书店等创新业态层出不穷。

今年暑期,在革命圣地、名山大川、古村古镇、文化和文博场馆等,参加研学旅游的学生络绎不绝。作为“行走的课堂”,研学旅游近年来热度节节攀升。需求驱动下,各地纷纷出台举措,创新研学旅游业态,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的同时促消费扩内需。

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全国各地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的3700多项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为恢复发展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其间,20个省区市举办了线上“非遗购物节”活动,12个省区市举办了线下非遗展销。多地把非遗瑰宝串点成线,开发了非遗旅游专题线路,市民、游客积极参与,充分感受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可圈可点的还有今年在海南实施的离岛免税新政,49天“揽金”50亿元,让持续疲软的市场为之一振。有关专家表示,免税新政促进了消费回流。以海南为代表的免税旅游目的地正加紧培育与之相关的旅游业态。

繁荣市场  提振经济

“市场始终是影响旅游业态的重要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冯学钢教授认为,多种多样的业态创新,其实是市场对消费者重安全、重健康、追求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新需求的积极响应。它们激发了市场活力,繁荣了市场,提振了经济。

“相关统计显示,以85后、95后、05后为代表的‘三五’人群消费能力强劲,他们的关注点在线上,消费也在线上。”在冯学钢看来,疫情防控期间,旅游业最具革命性的业态创新是线上文旅。旅游企业的产品、营销加速向线上转移,形成了旅游经济的强劲增长点。

前不久,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举办了一场非遗线上直播活动。6位青年非遗传承人为非遗代言,直播不到3小时,就获得了10.6万的点赞量,222笔非遗商品销售订单完成支付。苏州博物馆举办的两场线上直播,共计吸引58万人次观看,其网店内的陶冶之珍冰箱贴、大邦之梦徽章、唐寅创意茶泡袋等文创产品销量过千件。

基于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文鼓励创新发展云旅游、云演出等线上新业态。上海也印发了《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鼓励云上文化和旅游消费。近期举办的上海旅游节更是首次设立“云旅游”平台,将高质量的文旅产品、精品线路和相关优惠福利送给游客。

11.8万人次参观、拉动消费3008万元、直播活动在线观看量达1000万人次……这是8月中旬“2020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活动交出的3个夜晚的成绩单。夜间旅游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浙江、江苏、辽宁、河南、河北等多个省份都出台措施把发展夜游作为复工复产复业的重要抓手,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其中,浙江还提出力争3年时间培育20个夜间经济试点城市。

“疫情防控常态化正持续推动行业寻求时间延展和空间延伸,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夜游是一个典型业态。”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表示,多地已进一步衍生出夜景观光游、夜间节事游、夜间文化艺术休闲游、夜间文化演艺体验游、街区夜游和景区夜游等,拓展了夜游的深度和广度。

近段时间以来,选择在周末体验帆船、桨板、海钓等水上娱乐项目,参加越野比赛或徒步运动的游客越来越多,体育旅游成为拉动消费的新热点。海南、贵州、吉林皆发文推动体旅融合,推进时尚、健康的体育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体育旅游提质升级。

研学旅游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也让其成为暑期旅游的一大热点。开元酒店集团旗下绍兴大禹开元观堂推动研学游从“参观式”向“沉浸式”过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报名。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开展的“1天航母小舰长”训练营活动,因教育方式立体直观、内容贴近亲子需求备受游客青睐。

提升品质 优化供给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规模增长的停滞推动着旅游业的自觉式挖潜,而市场新需求和海外消费回流正驱动旅游业向高品质升级,亟待通过业态创新优化供给。”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认为,中国旅游业目前正向高质量转型,业态创新可能将极大地改变中国旅游业的深层次结构。“未来,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有望逐步趋向经济效益高、产业运行效率高、附加值高、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程度高,产业治理能力强、支撑能力强、公共服务能力强、产业创新能力强,深入支撑经济、全面盘活生产要素、激活生产力,与生态、文化、科技高度融合。”

“把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带动更多人转变为非遗的关注者、消费者、保护者,不仅能促进非遗传承并激活其生命力,同时也将为旅游注入更具文化内涵的优质内容。”在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吴巧凌看来,在国外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深挖“非遗旅游”等适合深度体验的旅游业态潜力,将有助于推动国内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合消费回流需求,更好地促进国内循环。

疫情倒逼旅游市场主体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出了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因此,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更深层意义还在于,助推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